在很多抗日戰(zhàn)爭題材的影視作品中,我們常常能聽到“八嘎呀路”這個詞,但這個詞翻譯成中文后,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
每當某位日本軍官表達憤怒的時候,都會使用“八嘎呀路”,翻譯“混蛋”,十分符合日本人當時的語境和情緒表達。
可事實上,“八嘎呀路”一詞放在日語里面,是兩個詞。

“八嘎呀路”的中文翻譯
在日語中,“八嘎呀路”是“愚蠢的無可救藥”的意思,并非“混賬”的意思。
八嘎呀路的真實寫法應(yīng)該是“馬鹿”、“野郎”,即便連在一起讀,和八嘎呀路也是天差地別。
至于為什么會音譯為“八嘎呀路”,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這個詞的羅馬拼音“ba ka ya ro u”,正好對應(yīng)了八嘎呀路的發(fā)音。

當人們已經(jīng)習慣了這個詞后,再轉(zhuǎn)變?yōu)椤榜R鹿野郎”,不僅很難讓人接受,也特別不適應(yīng)。
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,這個詞還和我們中國文化有極深的淵源。在日本的整個歷史發(fā)展進程中,一直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。
“馬鹿”一詞的出現(xiàn),主要也就來源于《史記》中記錄的經(jīng)典故事:指鹿為馬。
不過漢語中的指鹿為馬一詞,表達的是某個人權(quán)勢滔天后,即便明知故錯,也沒人膽敢反駁。但日本人認知中的指鹿為馬,卻是連鹿和馬都分不清。
至于“野郎”一詞,實際含義則有點類似于中國的“鄉(xiāng)巴佬”。日本人以“野郎”,來形容鄉(xiāng)野村人沒見過世面的樣子,并將其與馬鹿連接在一起后,就成了愚蠢的、沒見過世面的傻子。
那么由此看來,日本人提到的馬鹿野郎,與國人印象中的八嘎呀路,是否就有著兩種全然不同的意思呢?譬如前者表達諷刺,后者則表達憤怒。
答案并非如此,和中文相同,日文中的詞語,往往也有著許多不同的含義??谷沼耙晞≈械陌烁卵铰?,只是取其中之一為代表而已。

“八嘎呀路”的含義
那么在日文中,八嘎呀路的實際含義究竟是什么呢?答案主要有兩種。
其一,就像常人印象中的憤怒意思一樣,表達侮辱和咒罵之意。其二則含有寵溺和包容的意味,表達一種關(guān)懷之情。聽起來十分離譜,可事實偏偏讓人無法反駁。
首先是表達憤怒上,日本侵略者遇到不順心的事情、愚昧的下屬,以及不會做漢奸的中國人時,都會用八嘎呀路來表達。倘若在此時只用了八嘎,情緒反倒并沒有那么激烈。
而到了日本國內(nèi),對于生活與工作都十分嚴謹?shù)娜毡救藖碚f,一旦員工犯下錯誤,上司都會習慣性的用這句話指責員工。
當然,到了家庭之中,日本人其實也會用這個詞表達憤怒。只不過日本人此時的憤怒,通常會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味道在里面,和國人大致類似。
語氣沒有那么嚴厲,聽起來很容易讓人接受??蓭в袑櫮缥兜罆r,反倒讓國人不適應(yīng)。
像日本情侶或者朋友之間,以八嘎呀路表達一種寵溺的情緒,就出乎國人意料。

深受抗日劇影響的,國人難以想象,當日本人對朋友或者伴侶說出這個詞的時候,真不怕兩人會因此發(fā)生矛盾?
或者說,這個詞真是寵溺,而不是爭吵?事實的確如此。因為日本人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的詞,不會是完整的八嘎呀路,僅僅只有“八嘎”二字。
其大概含義也從傻子,轉(zhuǎn)變?yōu)椤澳闶巧盗藛??”、或者“你有點傻傻的”一類的用法。

性格溫婉的日本女性,聽到這種形容后,往往眼神也會因此變得溫柔一些。
倘若看過日本國內(nèi)的言情劇,其實也會發(fā)現(xiàn),當日本演員說出這句臺詞后,角色的情緒波動,也會尤為明顯。
就上述兩種含義來說,倒也的確算得上日本國內(nèi)別樣的文化內(nèi)涵。相較于中國文化的表達方式而言,也算有自身的特點。

因此,隨著現(xiàn)如今全球化浪潮越發(fā)明顯,人們在了解異國文化的時候,其實也更應(yīng)該對他國文化了解的更加清晰。
否則往后鬧了笑話,必然會相當尷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