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發(fā)布日期:2022-7-20 10:05:59 訪問次數(shù):845
宋代女詞人李清照,仿佛誰都能信口背出她《聲聲慢》中的那句:
“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凄凄慘慘戚戚”。
前幾年的熱播劇《知否》,劇名的全稱也是來自于她的《如夢令》:
“知否知否,應(yīng)是綠肥紅瘦”。
借著電視劇的名聲,《如夢令》又大火了一把。
李清照書香門第出身,她父親是進士,還曾是蘇軾的學生,博學多才,家中有很多藏書,她從小在這種環(huán)境下生活,倍受熏陶,個人也毫無懸念地成長為一位才女,后人稱她為“千古第一才女”。
李清照自幼便才華過人,她十八歲時,嫁與當時還是太學生的趙明誠。那時李父是禮部員外郎,趙父是吏部侍郎,這姻緣可是相當?shù)拈T當戶對。
趙明誠入仕途之后,他們家里更有錢了,不過夫妻二人沒有花天酒地享受,而是過著簡單的生活,因為他們有著更高的思想境界,不是讀書研究詩詞歌賦就是古畫,可以說是,過著神仙般的生活。
從李清照的詩詞里,可以看出她對生活每個階段的感悟。她早期的詞多為悠閑的生活,后來家中遭了變故,便在詞句中多感嘆了,比如那句
“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語淚先流”。
就明顯地表達著她的哀傷和惆悵。
李清照與趙明誠新婚不久的時候,夫妻感情相當好,李清照甚至大膽向丈夫求歡,表達愛意,一點不矯揉造作,非常灑脫。
一次雨后,李清照借著天氣,寫了一手應(yīng)景又露骨的詞《丑奴兒》,里面的語句是這樣的:
“晚來一陣風兼雨,洗盡炎光。理罷笙簧,卻對菱花淡淡妝。絳綃縷薄冰肌瑩,雪膩酥香。笑語檀郎:今夜紗廚枕簟涼。”
這詞描述的場景,大概就是傍晚一陣風雨過后,夏日的暑氣也被洗去,收拾好樂器,她開始對鏡化了個淡妝,又換上了一身薄透的衣衫,能讓她雪白又散發(fā)香氣的肌膚若隱若現(xiàn)。
然后她笑著對郎君說:“今夜的枕席有些涼。”意思是,想與丈夫歡好。
在古代的封建思想下,李清照作為一個女子,能這般大膽暗示求愛,并作詞留念,可見她活的獨立又自我,絲毫不受傳統(tǒng)思想的制約與約束。
不過,美好始終短暫,李清照無憂無慮的生活并沒有持續(xù)下去。因為命運永遠愛作弄人。李清照出嫁的第二年,李家就被卷入了朝廷內(nèi)部黨派之爭,李父被列入“元佑黨籍”,不得在京城任職。
罷官之后,李父值得攜家眷回到原籍。
而趙父此時卻一路升遷,李清照向公公求助,希望他救救自己的父親,被拒。后李清照受牽連,被迫回原籍,與丈夫分開。再團聚之后,趙家被蔡京誣陷,也受了難,趙父被罷黜,全家回到青州生活。
其實在哪生活對李清照來說都是一樣,反正她也不喜奢侈,只要有愛人在側(cè),能與書畫為伴,就是她追求的理想生活。
可是她又錯了,她嫁與趙明誠多年沒孩子,在那個不生孩子是大不孝的年代,夫妻感情再好,也會因為孩子的事情而鬧不愉快。
趙明誠后來去萊州任職的時候,納了個妾室,小妾還給他生了孩子。李清照雖然不高興,但男人納妾是正常的,多子也是應(yīng)該的。她還是一心一意地跟隨著趙明誠,直到金人南侵,國破家亡,趙明誠病逝。
李清照孤身一人帶著她與趙明誠收集的古書畫調(diào)配流離,途中還丟失了不少,那是他們夫妻共同的愛好,也是李清照失去丈夫后留下的唯一念想了,這讓李清照十分痛苦。
再后來走投無路,李清照改嫁張汝舟,不久后又發(fā)現(xiàn),這男人只是覬覦她收藏的珍貴書畫,發(fā)現(xiàn)她沒啥錢后,破口大罵到拳腳相向。李清照告發(fā)張汝舟徇私并要求離婚。根據(jù)大宋法律規(guī)定,妻告夫得判兩年。
后經(jīng)親友營救,李清照關(guān)了九天就出來了。經(jīng)此世事,她的風格變了,從生活感慨,轉(zhuǎn)到關(guān)念國家大事上了,直到1143年,李清照在孤苦中離世。